专题
《走社区·看新貌》
(资料图片)
文明城区创建是一场没有终点的“幸福接力”,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区是我们的目标。区委宣传部(区文明办)推出《走社区·看新貌》专栏报道,通过展示社区的亮点做法,交流用社区“小变化”点亮居民“大幸福”的探索实践,带动引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行动走深走实。本系列专栏今日推出第七期。
规范停车让文明“归位”,以“心”换“新”的“共美行动”,助力居民“断舍离”......西城社区创城温馨“小举措”,助力文明“大提升”。
西长安街街道未英社区
规范停车
让文明“归位”,幸福到位
文明规范停车,是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的重要一环,如何让文明“归位”,西长安街街道未英社区有话说。
未英社区位于西长安街街道管辖区域的东南角,南面与前门西大街相邻、西面与宣内大街接壤,地理交通优势得天独厚,但未英胡同的停车问题是附近居民普遍反映的问题。
未英胡同紧邻多个居民小区,交通流不大、但停车需求大。“这条道以前停车特别乱。一共四条车道,车横竖停了三排,早晚高峰堵车的时候,自行车在后面都过不去。”据未英社区居委会郭琳介绍。“小区路侧长期有360多辆车停放,因为不收停车费,附近小区居民、附近单位员工都把车停在这,更有甚者在其他街道上班,把车停在这,骑着共享单车去上班。”车流量大,路侧停车秩序差,道路通行不畅等问题日益凸显。
为有效缓解该路段停车乱象,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,未英社区对未英胡同停车资源情况深入开展摸排调查,充分了解居民停车诉求后,上报街道。
2023年3月14日交通支队、西长安街街道、鑫雅市政、西荣通顺、未英社区一同对未英胡同周边路网进行“改造”,清除路标、施画交通标志,安装220米的临时护栏,同时配合交通拖运违停车辆,历时1天,完成道路秩序治理,历时3天,完成了所有交通标线的清除与新建工作。
除此之外,社区还在进一步挖掘周边资源潜力,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和辖区北京市第二医院沟通,将医院的部分停车位划出给附近居民,极大缓解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。
一套组合拳下来,未英胡同路面“容颜”一改从前,车行通畅、路面整洁,社区焕发满满活力,不仅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车辆乱停乱放、公共通道被占用等问题,还为居民出行营造了安全、畅通、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。未英社区以小切口、准发力、硬举措、实效果绘就民生“幸福底色”。
“下班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”,对此居民纷纷点赞。
月坛街道三里河二区社区
助力居民“断舍离” 有速度有温度
在创城行动的实践过程中,很多问题都是小区治理的“顽疾”,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,打造整洁、宜居的居住环境,三里河二区社区开展了多次环境整治“大扫除”,截止到三月底,共清理废旧自行车150辆、小广告386处。对于有实际困难的居民社区列出问题清单,一户一策逐一解决,通过换位思考,从源头上解决居民问题,体现了为民服务的暖心之处。
三里河社区居民以国家机关干部职工为主,社区老龄化程度高,居民整体素质较高,社区曾获得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。
社区有一位年近90岁的独居老阿姨,退休后就开始摆弄花草,在楼外空调室外机下堆积了很多花盆,还囤积了纸箱一类的易燃物品,不仅挤占了部分消防通道,还存在火灾火情的隐患,逐渐背离了阿姨想要美化周围环境的初衷,周围的居民也渐渐对此产生了不小的意见。
接到居民反映后,社区与阿姨进行积极沟通,并协助阿姨做清理工作。但由于阿姨年岁增长和习惯的养成,每次的清理工作总是遇到清理过缓或堆积反复的情况。借本次文明城区创建的契机,社区书记张兵和社工再一次找到了阿姨,“阿姨,创城工作离不开居民的支持。您是退役军人,退役绝不褪色。咱们这次彻底把楼下的花盆和堆积物清理干净,这样对咱们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来讲,也解决了一个安全隐患,一定要保持下去。”
深受触动的阿姨表示,一定会配合社区的整治环境的工作。3月31日,三里河二区社区帮助阿姨联系了物业、环卫和社工,一同前往阿姨家,帮她“断舍离”。
清理中
清理小队率先从阿姨自己用竹子搭建的爬藤花架着手,拔出穿插在其中的花盆,处理过程中发现,竹子由于长期外露暴晒,已经失去韧性,如果在上面攀挂较重的植物或遭遇强风,花架就会有断裂的危险。社工也逐步清理空调室外机周围存放的杂物,随后,清理小队排队接力,将阿姨积攒的60余个大大小小、形状各异的花盆和塑料桶,送到了环卫工人的清运车辆上,一趟一趟直至通道和平台被清理干净。
志愿者运输杂物
清理的过程中,不时有路过居民驻足观看并纷纷点赞,住在B区的吕叔叔看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一连说了十几个“好”字:“什么叫‘为百姓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’啊?我觉得这就是!不过就是要多辛苦居委会的同志了!”
清理后
“我们居民的理解支持,就是我们不断推进创城工作的最大动力。”张兵说。此次活动既让出了“生命通道”,又让居民舒心的“断舍离”,还增进和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,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,为后续的创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。
德胜街道安德路南社区
“共美行动”
让“高龄”小区治理以“新”换“心”
“公共环境整洁多了,令人心情舒畅,而且没了堆物挡道,出入也更安心了……”
近日,走进安德路22号楼,居民惊喜地发现院落的新变化,昔日堆积废旧物品的走道、角落,如今变得干净整洁。这欣喜变化背后,是德胜街道开展堆物堆料专项整治的成果。
为持续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,为居民营造一个整洁、安全的居住环境,安德路南社区开展“共美行动”,全面清除堆物堆料“顽疾”。
为号召居民“主动清”,社区工作人员走进楼门、楼道,对堆物堆料情况开展巡查,并建立工作台账,通过微信公众号、居民群、张贴公告等方式进行广泛动员。
在创城的氛围下,社区居民积极响应“自主清”。清理整治行动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肯定,大家表示坚决执行、大力支持,并提前主动清理自家在公共区域的堆物堆料,对于无法搬动的大件物品向社区进行报备,请工作人员一并清理。
针对社区内废旧车辆难清理问题,西城区德胜街道安德路南社区集思广益,以居民需求为导向,社区组织“共美行动之废旧车辆兑换”活动。
“我们家正好有两辆不用的自行车,扔了可惜,放着也没用,长年停在犄角旮旯占地方,听说这次活动,我们就赶紧推过来了。”居民张阿姨一大早就跟老伴儿推着家里闲置的自行车前往居委会“报到”。有着相同想法的居民不在少数,在社区收到的多辆废旧车辆中,既有生锈的自行车,也有孩子们玩倦了的滑板车,还有很久未骑的电动自行车......居民们为提升社区环境、消除身边消防安全隐患,作出积极表率。
居民兑换植物
正值春天,旧车辆兑换的绣球花和红掌等四种植物受到了居民的好评,纷纷表示非常高兴可以“植此青绿”。
随着一车车废旧自行车的运出,社区部分楼道内、车棚内的环境也变得通畅、整洁。居民主动将“僵尸自行车”进行清理,既美化了社区环境,又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“主人翁”意识。
居民兑换植物
小举措大提升,安德路南社区让居民真正做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角,呈现了健康向上、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,进一步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区。
来源: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(区文明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