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  观点
罗湖检察官提醒:盲盒具有博彩属性,家长需正确引导未成年人购买

时间:2023-07-09 14:31:49    来源:读创


(资料图)

读创/深圳商报记者 吴维 通讯员 汪林丰 陈若冰

近年来,盲盒相关产品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青睐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与此同时,盲盒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、虚假宣传、“三无”产品、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也逐渐凸显。日前,市场监管总局印发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指引》),为盲盒经营划出红线,推动盲盒经营者加强合规治理。罗湖检察官提醒市民:盲盒具有博彩属性,自控能力弱的未成年人,家长需正确引导购买。

据了解,为规范盲盒经营行为,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,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维护社会公共利益,《指引》具体从四个方面予以规范,其中一方面专门完善了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机制: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作严格限制,要求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。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,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。

盲盒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,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。在解决未成年人消费争议方面提供便利。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性措施,推动净化学校周边消费环境。

从“玩具盲盒”到“文具盲盒”,盲盒经济对未成年人消费之影响愈加深重,尤其是青少年群体,由于他们好奇心强、喜欢攀比、消费观念尚不健全,十分容易为盲盒“上瘾”,有的甚至为了抽中“隐藏款”而直接“端箱”。盲盒经济过度商业化的背后还隐藏着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等潜在风险,也引发了广大家长对“乱花钱”造成的损失谁承担的关注。

目前,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(试行)》出台后,相信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规范与明确。

罗湖区检察官提醒:购买“盲盒”属于引导性质的消费模式,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薄弱,不仅会对其消费观、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,甚至会直接改变其品格塑造。盲盒或影响消费者知情权:盲盒由普通款和隐藏款组成,消费者能否获得属随机事件,但大部分盲盒没有标示隐藏款抽取概率,影响消费者知情权,且盲盒企业可能通过控制投放量刺激未成年消费者反复购买,滋生畸形消费。盲盒中的博彩属性:消费者无法直接观察商品的外形、质量等属性,盲盒中产品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,消费者因此产生较强的期待感,尤其是对自控能力弱的未成年人,这种期待感会使其逐步“成瘾”,将其推向不利的交易地位,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,甚至影响其正确的价值观。

盲盒作为近些年来风靡的消费方式,因其类似于抽奖的营销策略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,青少年群体更是此类盲盒消费方式的“忠实粉丝”。

罗湖区检察官再次也提醒家长,暑假开始了,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关心爱护孩子,关注孩子的动向,引导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,不冲动消费、不超前消费、不超标消费,充分尽到监护职责,管理好家庭财产,对孩子零花钱适当把关,避免在未经过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大额消费。

审读:孙世建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