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位科学家父亲
目不转睛地看着女儿翩然起舞
【资料图】
视线一刻也没有离开
他是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的
博雅青年学者
他的女儿是从小热爱芭蕾舞蹈的
一年级小朋友
这是一位科学家父亲眼中的
天鹅湖
在《青春北大》人物摄影展中
摄影师的抓拍
为这对父女定格一个个温馨快乐的瞬间
今天是父亲节
我们一起来听听
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助理教授
杨再宏与他女儿的故事
爱爸爸,杨再宏
“还是屁股墩啊!”
北京大学静园草坪上
一个女孩笑着跑向爸爸
爸爸熟练地撑起双臂
揽着女儿在臂弯里翻了个跟斗
——果然还是屁股先着地
这是父女间的默契
看着女儿又跑远
在草坪上翩然起舞
这是杨再宏眼中一道灵动美丽的风景
爱爸爸,杨再宏。
这是女儿安奕给爸爸的表白
↓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表白信
坚守初心,无畏拼搏,去绽放,去燃烧,活出自己最精彩的样子。
这是杨再宏对女儿的期待
爸爸对女儿视若珍宝
宠爱有加
女儿在爸爸面前天真烂漫
自由自在
△安奕4岁时在幼儿园画的和爸爸的合影
在杨再宏的眼中
科研生活也如同他和女儿相处一样
是灵动而美丽的
充满着温度与情怀
2005年入学北大读本科,是我一生中最重要、也是最幸福的时刻。后来我出国留学,也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回来。
2005年,杨再宏考入北大物理学院
在这里完成了本科和博士的学习
而后出国深造
2021年,再度回到北大
主要从事的是实验核物理研究
他探索着物质世界最底层的构造
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
在我看来,做科研就是要努力突破人类认知的极限。
父女俩的心意相通
回国
是父女俩心意相通的事儿
下决定之前
杨再宏特意询问了女儿的意见
想回国,我特别想念我老家的亲人朋友。
安奕提到的“老家的朋友”
是她两岁那年回国时
在老家重庆的公园里一起玩过的小孩
杨再宏惊讶于她还记得
但他也并不意外
对祖国,她一直有着很强烈的感情。
△安奕3岁时在幼儿园绘画作品,内容为升国旗,旁边的大蜗牛是爸爸,背上的小蜗牛是她
安奕会向外国朋友介绍说:
“我是中国人,我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”
她还会拿着自己手绘的国旗
在奥运会时为中国运动健儿加油
△安奕拿着自己画的国旗,为中国奥运健儿们加油
刚回国时
杨再宏担心过安奕的融入问题
因为长时间处于非母语状态
安奕说汉语时总是慢悠悠的
但很快,他就发现担心是多余的
自信开朗的安奕很快和同学们“打成一团”
擅长芭蕾舞的她
还担当了全年级的领操员
科研与人生,都要更进一点
被问及对安奕的期待
杨再宏坦言
从父亲的角度来说,可能更多是希望她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,给她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帮她形成一些过硬的技能,未来她可以去实现她人生更多的可能性。
△小安奕3个月大时在爸爸的引导下阅读绘本
芭蕾舞是安奕自己选择的兴趣爱好
第一次去舞蹈班体验课
她就看着班里的姐姐们入了迷
杨再宏告诉她
如果决定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全力以赴、努力做到最好,要不然咱们就不去做。
△安奕的舞台表演
杨再宏笑谈
这可能与他所从事的科研工作
有一定的关系
我们科研上追求突破,很多时候就是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最好,在看似达到极致的地方力争再前进一点。
△安奕4岁的时候去参观爸爸做研究的实验室,并跟小伙伴一起做科学实验
安奕刚学芭蕾时
老师严格,她也经常哭
但每当杨再宏问她还能不能坚持时
她总说还要跳
如今,芭蕾舞已经成了
安奕生活的一部分
在北大静园草坪上
时常可见她跳舞的身影
上学期的手工课上
安奕为爸爸亲手制作了礼物
上面写着“爸爸您是英xióng”
这应该就是安奕最想表达的
对爸爸的爱
△安奕一年级上学期在学校手工课给爸爸做的礼物(两个照片分别为正反面)
每个父亲
都是孩子眼中的英雄
他们陪伴着孩子
经历了生命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
攀着父亲的手臂
孩子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
哪怕摔个“屁股墩儿”
父亲的双手也总会为孩子拍干净尘土
扶起孩子再出发
今天是父亲节
祝所有的父亲
父亲节快乐!
个人简介
杨再宏,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助理教授、“博雅”青年学者。2009年、2014年先后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。2015年至2018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,2018年至2021年任日本大阪大学核物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,2022年1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。主要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。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包括直接测量重核表面的α集团、揭示丰中子轻核的集团结构和中子晕、探索极端丰中子原子核体系中的多中子关联和中子集团态等,相关成果发表在《科学》(Science)、《物理评论快报》(Physical Review Letters)等学术期刊。
杨谨漪(小名安奕),6岁,现就读于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,5岁时回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