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  观点
5个亿票房,评分9.8,登《新闻联播》,王一博这电影竟然爆了-世界最资讯

时间:2023-05-04 20:58:41    来源:吐槽阿西巴

今年的五一档 16部新电影 同期上映后,只有冲在前三位的新片票房 破亿 。

而此前不被业内看好的《长空之王》, 已经连续7天领衔五一档。


(资料图)

有人说,票房不能说明一切,毕竟王一博粉丝基数大。

但 《新闻联播》给其8秒钟特写镜头 ,又恰恰说明了《长空之王》的重要性。

又有人会说了,这部电影剧情“无新意”,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励志故事。

但 开画评分9.8,豆瓣评分7.0 ,又无不在说明《长空之王》没有那么差。

其实, 太多人将《长空之王》看“小”了,

这部电影能取得如此成就,更多原因是它背后的产生价值,以及其真正反映出的社会功能。

它给了我们四个惊喜!

一、航母导演拍电影,给军迷惊喜

众所周知,军事类影片创作比较困难,

导演刘晓世曾经坦言,当初产生拍摄飞行员题材电影的想法时,导演朋友和老师都 建议他不要拍,难度太大 。

因为必须兼顾 剧情的戏剧化 和 军事理论的严肃性 ,

所有人都见过飞机只要人家觉得不真实就会出问题,戏剧化一旦做的不好就容易挨骂,这是个难题,也是痛点。

军营生活必须真实,军事装备必须真实,故事展开也要符合大众的认知,

这就给电影的创作额外套了一层枷锁,非常考验编剧的水平。

这里就不得不再说说本片的导演加编剧,刘晓世。

刘导履历并不光鲜,但他曾在航空工业系统有过近15年拍摄经验,

中国首艘航母“辽宁号”宣传片,首款战略运输机运20“鲲鹏”宣传片 ,就是出自他手 。

而且,在座各大导演中,没有人比他对战机更熟悉。

毕竟刘导曾在航空工业628所工作(现为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),可以说他本身就是航空人。

而事实也证明,由刘导执导《长空之王》,最符合军迷们期待。

观影现场, 歼10C,歼16,运20 依次出场,引发军迷们阵阵欢呼。

歼20 的震撼出场,贡献银幕首秀,更满足了广大军迷影迷对国产战机的期待。

以前我们的大银幕上,充斥着美国飞机的身影,

各种外国影片, 搭配着美国飞机塞满了我们的屏幕。

曾经有多少军迷振臂疾呼: 什么时候,我泱泱大国的重器才能夺回大银幕?

今天,它来了!

国之重器,复兴之基。

作为中国的最强战机歼20,真正在大银幕上让国人见证了自己的雄姿,满足了国人的期盼。

不过,很多军迷和“军迷”也在发声,

比如头盔护目镜透明,和真实的护目镜不同等很多原因,试图证明这是一部“烂片”。

可别忘了这是电影,不是科普。

《长空之王》解决的是从无到有中的“无”,不是从有到精中的精。

你可以对美国大片里战斗力1分钟之内做N个眼镜蛇机动欢呼雀跃,

也请你对国产战机电影的艺术加工,给予宽容。

电影不是纪录片,不是故意丑化,只是为了更好的拍摄效果,那就该予以支持。

二、神秘职业被揭秘,航空人惊喜

这部电影 开创 性的聚焦了试飞员这个群体,

从选拔试飞员开始,全面向国人展现了他们默默付出的努力,做过的牺牲。

这个兵种就是一个高级的“熟练工”, 无数次的重复测试,无数次的挑战极限 ,直到一款机型彻底确定量产或放弃。

他们为了评定飞机性能,要监控飞机各系统的工作情况,

通常在飞机设计初始就参与到工作中,从使用和安全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。

在试飞途中还要解释各种飞行现象,报告飞行情况,提出改进建议。

如果遇到危险情况和异常现象时还要妥善解决,一不留神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
他们是飞行员中的佼佼者,必须拥有熟练的驾驶技术,高超的理论水平, 还要具备随时牺牲的奉献精神 。

当大银幕充斥着一声声撕心裂肺的RPG,充斥着各种F16,F35,长弓阿帕奇的时候。

感谢《长空之王》的出现,让中国的五代机和飞行员,第一次飞进了中国的大银幕。

电影是文化传播的核心阵地之一,以前没有五代机,电影人不可能用“歼10去击落F35”。

那不是艺术加工,那叫自我催眠。

三、观众用脚投票,青少年惊喜

这个五一,国产五代机发出了第一声“呐喊”。

而《长空之王》也通过试飞员的精神,重新给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榜样, 注入了全新的中国力量。

能让孩子们能够骄傲的喊出: 这是我们的战斗机!

它不同于《空天猎》,没有那么多狗血的男女情感描绘,也不同于《中国蓝盔》的粗制滥造。

《长空之王》要更加精良,服化道都尽量写实,从主演到配角演技也算合格。

在特效方面,制片方也下了血本 ,

《长空之王》的特效制作公司DNEG,是《哈利波特》《星际穿越》《盗梦空间》的特效公司,名气和实力上没有问题。

纵观全片也算值回票价。

而且经历了去年10月的撤档事件之后,回炉重造的特效和当初的宣传片有了质的飞跃。

当然,如果当初找MORE可能效果会很好,这都是马后炮了,事实证明DNEG做的也很有优异。

很多观影的观众都表示,《长空之王》的制片方做一部好电影的态度明确,

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9.8开画超高分的秘密所在,

近几年国产电影投入越来越大,观众对影片的内容,服化道,特效等要求也是越来越高,

用心和不用心做电影,观众会用心感受,用脚投票。

五一档之王,7天5亿的《长空之王》确实不是浪得虚名。

四、爱豆转型成功,粉丝惊喜

王一博,这部影片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,

从流量偶像,到“文盲”黑海,再到如今的新片大爆,

他确实一步步在走出阴霾,成为了一名 合格 的演员。

电影上映之前评论对电影的焦点基本有两个,

一个是上映后特效能否对得起观众期待,

另一个就是王一博的演技能否配得上男主角。

事实证明,只要有信心肯努力,偶像确实可以成为演员。

不能说他的演技多么好,但起码王一博的表演能够让人忘记他偶像明星的身份,这就是成功。

流量一直是把双刃剑,有人疯狂的爱你,必然会有人疯狂的讨厌你。

从这部电影评论可以明显看出,有人因为“偏见”,给这部电影打了低分。

但作为和老戏骨胡军对手戏最多的男主角,从电影全片来看,王一博在对戏上,没有明显的被压,这很难得,

从这一点看,王一博是合格的。

年轻的流量偶像,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,拍摄高质量的主旋律爱国电影,这几点要素搭配在一起,成就了这部电影。

流量明星不一定是贬义词,

如果放下“偏见”,当一个流量明星用心表演,成为合格的演员,吸引粉丝观众观看主旋律爱国影片,这也是一个正确的事情。

当年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转型演员之路,也是顶着一片骂声。

直到不惑之年才终于被主流大众所肯定。

这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。

王一博用自己的行动,表现出了转型的决心,值得鼓励和赞扬。

毕竟流量没有好坏,完全在于怎么引导,

流量如果引导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,为爱国主义电影站台,它就配得上赞誉。

五、《长空之王》让我们看到了3道曙光

第一,看到了国产战机大规模登录银幕的曙光。

第二,看到了国产电影大规模工业化的曙光。

第三,看到了流量搭配爱国主旋律转型的曙光,

以前流量转型大银幕,媒体和网络一片看衰,这部影片告诉了所有人,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努力方向,“文盲”也可以开好“战斗机”。

笔者一直以来都认为,媒体,流量,银幕,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寸土必争的阵地。

以前没有精力或者是没有重视,现在都会重视起来。

我相信以后银幕上RPG声会越来越少,会被一声声歼20取代,

以后的青少年会抛弃欧巴们,转投爱国流量的怀抱。

中国的国产电影,工业化会做的越来越好,故事内容会更新颖,特效会更逼真更震撼。

抛弃“偏见”吧,“王一博们”会把丢掉的,亲手拿回来。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